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陪护老人。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制约我国养老发展的仍是农村养老问题,只有把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国家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才算真正建立起来与完善。
那么制约我国农村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哪些呢?我从一个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观察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老家是一个不足800人的小村庄,目前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人,失智老人7人,失能人员6人,孤寡特困五保人员7人。特别是13名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照护承受能力都已达到了极限。
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
照顾一名失智症中晚期的老人,几乎要全家人员都要动员起来。还有一名中期失智症老人,每时每刻都黏在老伴身边,而他的老伴也因中风导致偏瘫,一条胳膊已无任何感觉与反应。她既要照护患有失智症的老伴,也要做饭收拾家务,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这些最刚需的老人,却没有任何一位家属去争取外部资源的支持,更没有任何一个老人选择去专业的养老机构解决医疗与生活照护困难的问题。
难道农村老人就没有养老需求吗?特别是这些失能失智的刚需养老老人,他们就不需要外资源的支持与养老需求吗?问题出在哪里导致乡镇农村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呢?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的。当前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发展与农村老年人口的突飞增长,使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养老难题更为尖锐与突出,农村养老需求甚至更强于城市。
又由于农村老人无退休工资、无长护险、除了医疗保销有限的新农合之外,又无其他商业医疗保险,这使农村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与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难题更加增大了。
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不仅是城市养老问题的现状,也是农村养老问题最突出的重点。
我认为,目前要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难的问题,首先先从最刚需的失能、失智与高龄老人着手,先把这部分刚需养老老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活力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容易迎刃而解了!
“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在农村更为盛行,农村老人们认为自己的养老是孩子们的问题,在老人与家属的固有思维里,进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还有过去养老院的负面信息甚至是他们道听途说的虚假消息,使老人与家属认为养老院服务很差,甚至打骂老人,老人住进去不是养老的,是受罪的,这使老人与家属们从内心里抵触养老院。还有老人的支付问题。
总之,制约农村养老发展的瓶颈问题无外乎两大类:即传统思想观念和支付能力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两个难题呢?
作为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乡镇敬老院或者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首先不要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最先要做的是如何把服务搞好,练好内功放在首位,把服务质量搞上去,把老人照顾好,形成了好的口碑与品牌,利润自然而然的就会随之而来。
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
制约农村养老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我个人认为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但这个转变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养老机构走出养老院,到农村老人与家属中间加强养老公益宣传,做一些公益助老活动。利用养老院的专业优势,开设公益助老课堂,给老人讲解养生知识;给家属培训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技巧;邀请老人和家属参观养老院或养老服务中心;参加养老院的各项活动;品尝养老院的饭菜;在养老院试住等。增加养老院的服务项目,如提供老人日间照料、喘息式服务等。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好当地政府的民生工作,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不懈地把养老宣传与养老公益助老活动做下去,慢慢地老人与家属就会认可与按受你,并逐渐对养老机构产生信任感,把老人放心地送进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中心,也会对政府的民生工作更加满意,增加社会和谐度。
第二个老人支付能力的问题,目前农村的刚需养老老人,大多是多子女家庭,且多数子女都有工作或外出打工,都有一定的收入。通过养老机构坚持不懈的养老宣传与公益助老活动,使他们对养老机构产生了信任感,他们也会乐意掏钱把自己的老人送进养老院养老,自己放心地去工作挣钱。个别有退休金收入的乡镇及农村老人,支付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再者作为养老机构,也要考虑农村收入的问题,尽量只收取老人养老成本钱,把老人的养老费用在老人的吃与住上,不挣老人的养老费钱。养老院的利润收入从政府补贴、老人的医保收入中得来。
最后对于农村孤寡五保老人,失能与失智的刚需五保老人,在征得本人及监护人的同意下,送到养老院养老,其他活力五保老人,尊重本人的意见,或者由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
养老金计算器 >>>
点击测一测你的养老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