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实践:社区老年食堂初见运营成效的4种运营模式

养老金计算器 >>>

点击测一测你的养老金有多少

就餐问题一直是老人的揪心事、烦心事,老年人自己下厨做饭太辛苦,点外卖又吃不惯。为了解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目前,重庆41个区县均建设并运营社区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其中,2022年新增社区助餐点207个,累计建成各类助餐点1391个,助餐200余万人次。

7月14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老人和年轻人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这些社区老年食堂到底怎么样?近日,记者探访到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初见成效的四种运营模式。

01 

模式一:市场主体+社区食堂

【助餐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实行“市场主体+社区食堂”,引进餐饮企业租赁或利用自有门面,开展助餐服务。

【实地探访】

7月13日中午,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老年食堂人声鼎沸,基本座无虚席

桥北社区党委书记黄磊介绍,去年,街道、社区在建设社区老年食堂之初,就把目光瞄向了位于华新街轨道站附近的这家“网红”面馆,“这家面馆已经很火爆,社区的加入可以为他们带去更多资源,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挂上了社区老年食堂的牌子。”

7月14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老人在社区老年食堂吃“网红面”。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与重庆董渝生餐饮有限公司合作挂牌后,桥北社区老年食堂拓宽营业范围,除“网红面”外,还加入了中餐、早点。同时为老年人提供1元营养粥、3元小面、5元小碗菜、12元套餐,为特困和低保老年人提供“10元享一荤两素一汤”,因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实惠、味道可口,推出后不久就远近闻名。

记者留意到,这家社区老年食堂的就餐人员“五五开”:除了老年人,还有一半多是年轻人。

董渝生餐饮公司董事长龚洪明介绍,桥北社区老年食堂能“叫好又叫座”,离不开几个卖点——

首先,食堂的“网红面”粉丝群体庞大,每天都有市民来点80元左右的大碗英雄面、30元左右的三宝面,这类单价较高的市场化产品可平衡老年餐的成本。

其次,社区食堂自开门营业以来,就与街道、社区联合探索出了“社区食堂+”模式,包括“社区食堂+学堂”“社区食堂+就业”“社区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让利、市场化运营,变“输血”为“造血”,有效解决社区老年食堂公益与盈利平衡难题。

7月14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学员在“社区食堂+就业”厨艺培训基地学习。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龚洪明解释说,他们在“社区食堂+就业”中开展厨艺培训,目前已线下培训累计1500余人,解决就业1000余人。另外,党建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不断为社区食堂引流,增强顾客“粘性”,“运营一年多看,企业是盈利的,未来可期。”

02 

模式二:中心带站连点

【助餐模式】

按照“1+X+N”的模式,实行“中心带站联点”助餐服务,依托1个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在X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老年食堂,并在有条件的小区拓展设立N个助餐服务点,形成15分钟养老助餐服务网络。

【实地探访】

7月20日中午,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龙顺街养老服务站开饭了。十多位老人陆续刷卡、打饭、就餐。

这是双龙湖街道“中心带站联点”的其中一个点位。目前,双龙湖街道已在辖区建设了1个养老服务中心、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按照“1+17+N”的模式,依托社会企业力量运营1个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在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老年食堂,并在有条件的小区拓展设立了10个助餐服务点,形成了15分钟养老助餐服务网络。

双龙湖街道民社办主任刘文芩介绍,按照社区老年食堂服务老年人的身体需求,他们还有统一的标准配比和营养配比,并针对糖尿病人群推出适宜的健康套餐、分季节推出时令“1元餐”。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中心带站联点”模式下,政府部门是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的主导力量,多通过党委牵头整合资源、提供场地,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税费优惠,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

 

如双龙湖街道除提供场地外,还实行渝北区双重补助:中央厨房和助餐点每年补贴8万元运营补贴;助餐企业运营助餐点,每提供1餐服务给予1元助餐补贴,年供餐量达到5000餐的额外一次性奖励5000元,年供餐量达到10000餐的,额外一次性奖励20000元。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也按照“1个养老服务中心+6个社区+11个居民小区”的模式,探索“中心带站联点”的助餐服务。

“罗婆婆,我来给你送饭了,热乎的,你赶紧吃。”7月21日中午,身着“红马甲”的送餐员王勇准时来到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85岁老人罗永碧的家。青椒炒肉、麻婆豆腐、炒菜心……饭盒里荤素都有,冒着热气。据了解,给老年人送餐是跃进村在“中心带站联点”中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目前街道已建立“助餐”志愿队103人,让辖区老人足不出户享用营养餐。

03 

模式三:公建民营

 

【助餐模式】

按照“政府建设、机构运营、资源整合”原则,实行“公建民营”助餐服务,即利用社区养老服务站场地资源,由第三方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助餐服务。

【实地探访】

 

“回锅肉、水煮鱼、炒苦瓜、炒油麦菜、紫菜蛋花汤,今天的菜可以,吃了不够还可以免费加。”7月19日中午,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养老服务站“帅乡幸福食堂”,几位老人正在舀饭。

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就住在附近,基本上天天来,不管是到店用餐还是打包回家,都很方便。特别是最近天气热,自己不用做饭,下趟楼的工夫就把吃饭问题解决了。

记者发现,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其中也不乏附近的上班族。

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为老人送餐到户。记者 张莎 摄

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方、重庆佩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建伟介绍,他们对助餐服务实行差异化优惠:70岁以上老人10元一餐,60岁以上12元,60岁以下14元,这个价位对老人或上班族来说都较为实惠,目前每天100多人用餐。

夏建伟坦言,这个社区老年食堂正是起步阶段,现在还无法实现盈利。但他十分看好养老行业,希望能把这里做成样板,做出特色,进而拓展市场。

在“公建民营”模式下,珞璜镇、碑亭社区正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帮助社区老年食堂尽快起量。

与养老服务站一墙之隔,珞璜镇渝馨家园即将结束装修,渝馨家园投运后,工作人员、残疾人都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日均人流量可达到200以上。

在养老服务站马路对面,是江津区第三人民医院,目前珞璜镇正与医院磋商,由社区老年食堂承接医院职工、病人就餐业务。

夏建伟认为,社区老年食堂绝不是“暴利行业”,但薄利多销、培育熟人市场,对民间资本依然有吸引力。

04 

模式四: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社区食堂+家庭餐桌

【助餐模式】

建立中央工厂,负责食材采购、加工、处理,并将饭菜逐级配送到中心厨房、社区食堂、家庭餐桌,后三者只需简单加工、加热即可。

【实地探访】

 

近日,记者穿上工作服,戴上头套、口罩,通过消毒区域,走进位于沙坪坝区的盛茗康食中央工厂,同样“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备餐、打包。

中央工厂由沙坪坝区引进,区民政局协助选址,区政府帮助解决了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的问题。

7月13日,沙坪坝区重庆盛茗康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中央工厂用自动炒菜锅烹制面点。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重庆盛茗康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学军介绍,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中央工厂投资2300余万元,其中设施设备就价值700多万元。“我们购置了净菜生产线、全自动面点生产线、灭菌系统。像这个高压锅,一次性可处理250公斤猪蹄,全自动炒菜锅一次可炒菜1200斤……”

7月13日,沙坪坝区重庆盛茗康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中央工厂用自动炒菜锅烹饪美食。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余学军说,“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社区食堂+家庭餐桌”模式实行食材集约化基地直采,在中央工厂进行清洗、加工、冷冻或真空处理后,以预制菜或半成品形式冷链运输至各中心厨房,中央厨房复热或再加工后送至社区用餐点。

余学军认为,对于社区老年食堂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前期进行了调研,有的养老机构一个厨房11个工人服务400多位老人;而我们中央工厂只有30多个工人,不仅可为机构、社区食堂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还可通过集中采购,节约至少20%食材成本。”

重庆合展天池老年护养中心从去年底开始与盛茗康食中央工厂合作早餐供应。院长赵昌林说,实行专业供餐后,院里早餐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很受600多老人欢迎,院里很快考虑拓宽合作范围。

记者了解到,发展一年来,盛茗康食中央工厂已与多家粮油食材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为全市17家养老机构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中心厨房供餐,每天大约为5000名老人提供营养膳食。

养老金计算器 >>>

点击测一测你的养老金有多少

文章转载至:重庆日报

© 版权声明 图文部分整理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转载仅用于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
推荐阅读